NLP执行师:一套实用人性手册 黄启团导师把他这些年的NLP使用心得,把所有的NLP工具技巧,全...
NLP执行师:一套实用人性手册 黄启团导师把他这些年的NLP使用心得,把所有的NLP工具技巧,全...
生命软件:决定生命高度的是软件不是硬件 如果你不能很好地照顾你的家人,让你的孩子受良好的教育,如果你活得...
萨提亚亲子:改变亲子关系,即是改写人生 深度挖掘你的金钱潜意识,帮你重新了解财富与自我的关系,去除你财富...
有这样的一所学校:
2017年,176人考上清华北大;
2018年,214人考上清华北大;
2019年,275人考上清华北大。
整个河北省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中,80%都来自这所学校。
它就是衡水中学。
关于衡水中学,一直以来它的争议都没有停过。
质疑的人,怒斥学校把孩子折腾成“考试机器”。
甚至在如今越来越多“快乐教育”的风靡下,衡水中学的“吃苦”教育也被定义为“抹杀了孩子的天性”。
但它真的,有如此的不堪吗?
01
衡水中学另一面,学习刻苦≠痛苦
广东卫视《社会纵横》栏目,曾做过一期节目,讲述的就是衡水中学。
里面请来了一位衡水中学的毕业生李松。
10年前高考时,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:
“高考形势很严峻,你多拿一分的话,可以在全省压倒一千人,甚至更多。”
10年过去了,他虽没有如愿考上清华北大,但考入了一所外交学校,如今成为了一名常驻联合国的外交官。
节目中,他和其余一些同学坦言——
衡水中学,并不像外界所说的那般“逼仄”、“窒息”、“压抑”。
相反的,他们觉得充实、有信念,给了他们精神上很多的动力和支持...
有一位学生,用“享受”两字来形容当时的日子:
“这里的享受不同于享乐,是珍惜每一天。把自己融入每一个奋斗的日子,享受脚踏实地、拼尽全力博取一份未来所带来的满足与踏实。
我从没有像现在这样,感受到自己的存在,而且在燃烧,我也震撼于自己的能量。”
这些都让我想起,之前衡水中学的校长在一次采访中的讲话。
他曾说过:
衡水中学之所以成功,很大程度是抓住了教育的本质。
这个本质并不是说,将孩子培养高分机器,填鸭式将知识塞给孩子。
而是“放火”,去点燃孩子内心的信念和火焰。
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学得“刻苦而不痛苦”。
这是他一直坚持在做的事情...
正如节目现场有一位,自称来自“底层”的衡水中学校友,也道出“自己当初知道苦,还要选择衡水中学”的原因。
“因为我知道现在很多的企业招聘,明码标价,除了211、985,之外的学校都不要。
如果我轻松的度过高中,又有谁来给我未来买单。”
对于他们来说,比起要受未来的苦,不如高中先吃尽苦头。
因为高考,是他们改变人生最好的出路。
为了这个明确的信念和目标,他们愿意为之付出所有努力。
而正是这种“内在力量”的发掘,才是他们成长的最大动力。
02
拥有“内驱力”的孩子,有多不同?
回看今年疫情隔离期间,我有看到过不少家长的困扰。
说孩子在家上网课期间,一边上课一边玩着手机;作业不完成,自制力又差...
有一位妈妈,被临近中考又不愿学习的孩子,气得要崩溃轻生。
而与之相反的,有一位“屋顶男孩”火了。
家境贫寒的他,和父母租住在学校附近,家里一直没有安装网络。
为了节省流量,他每天五点半起床,搬着小板凳来到屋顶蹭邻居家wifi,学习网课。
为什么有的孩子,不用催促就能自主学习。
他们背后,是有什么在影响他们吗?
其实衡水中学校长的那番话,已道出真相。
在心理学当中,一个人不需要外界的压力和催促,能够从内心产生一种愿意学习、主动学习的动力,叫做“内驱力”。
这种“内驱力”,不是他人逼迫:“你要努力”、“要成功”、“要考好大学”...
而是来自于,人内心真正想要追逐卓越的愿望。
只有这样,当外界驱动力消失时,他们也不会因此停滞不前,反而更坚定的前进。
书籍《你的亲子关系价值千万》写道:
“内驱力是君主、篮球巨星、商界领袖等世俗意义上取得成功的人,在已经坐拥权力、名声和财富之后,仍然能推动自己前进的东西。”
就像李松,他在衡水中学毕业后,进入外交学院。
大学期间,担任过校学生会主席,在谈判比赛中夺过最佳判手称号。
一步步在追求卓越的路上努力,没有因为离开了衡水中学变得懈怠,才有了如今优秀的成就。
因此可以看出:
在教育孩子的路上,唤醒孩子的“内驱力”,才是至关重要的。
03
别让你的“外驱力”,毁了孩子的“内驱力”
只是令人惋惜的是——
生活中,父母常步入一个误区:
便是只利用外部的力量,来进行孩子的教育。
之前韩国有一位知名老师李柳南,用10年时间,写下一篇“悔过书”。
希望警惕天下更多父母,不要重蹈自己覆辙。
故事最初,她的一儿一女,人人都很羡慕,就读于重点高中,不仅成绩优秀,而且还是学生干部,拿过许多荣誉奖项。
但在故事最后:一双女儿,双双退学,就此宅家无所事事,每天做的事就是吃、睡、打游戏...
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转变?
内驱力的鼻祖,Ryan和Deci教授认为:
自主感:“我有自由选择、掌控的空间”
胜任感:“我觉得我是可以做到的”
情感联结:“我是被爱的,被信任的,被赏识的”
这三者是唤醒“内驱力”的前提。
而回看李柳南的故事,我们或许窥探孩子行为转变背后的真相。
1、全方位的掌控,抹灭了孩子的自主感:
为了培养这两个孩子成才,李柳南成为了“严母”,事事要求孩子必须按照自己的规定。
密不透风排满孩子生活:“做我要他们做的作业,去我叫他们去的补习班,写我要他们写的习题,读我要他们读的书......”
以逼迫的口吻强迫孩子服从:“妈妈叫你做就做,哪来这么多话?给我照做就是了!”
2、批评式打击,浇灭了孩子的胜任感
在女儿通过阅读漫画学习时,以“漫画书不好,要读文字书才对”为由,把她狠狠地训斥一顿。
在儿子拿着语文满分考卷兴奋的“求表扬”时,一盆冷水浇上去:
“语文是进步了,可数学怎么退步了呢?你这样的成绩在名校里,根本连中间名次都排不上。”
3、没有情感的链接
李柳南曾回想自己与孩子的相处过程。
耳膜中充斥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催促、指示、责备:“作业做了吗?日记写了吗?书念完了吗?考试考得好吗?”
而关于情感的部分,似乎是一片空白。
她不曾去询问过孩子的梦想,孩子内心的感受。
鼓励、赞赏,更是少之又少。
以至于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亲子间的壁垒越堆越高。
潘然醒悟时,孩子已然把她当成了憎恨的仇人。
因此,在故事最后,她告诉我们:
好的教育,不是用外力去强迫。
毕竟“外驱”始终是有极限的,而她的孩子在高中时已然到达极限。
想要孩子“内驱式”的学习,更重要的培养孩子的“动机”,而这才是永恒的。
04
爱和自由,可以成就一个孩子
那父母该如何做,看到这里,也许你已经有所启发。
例如:
尊重孩子喜好,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,让孩子有自己做主的感觉,培养孩子的自主感;
在处理问题时,学会只给孩子指南针,而不是地图。指南针可以引导孩子独立和主动去探索问题,当孩子解决之后会收获胜任感;
给孩子正面的激励和回馈,让孩子有更高的积极性,以此形成:“进步”——“表扬”——“再进步”——“再表扬”的良性循环。
关注孩子内心世界,倾听他的声音,和孩子建立爱的链接。
著名萨提亚亲子专家林文采博士认为:
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必须要有足够的心理营养,比如安全感、无条件的接纳、充分的自我价值感。
而给予我们心理营养的,大多是来自我们生命中的“重要他人”:妈妈和爸爸。
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,与父母形成的爱、信任和自由,是驱动我们去实现目标和梦想的根基。
唯有如此,才能为孩子插上飞翔的翅膀。
与你共勉。
……
作者:时雨。来源:本文系智慧行学院(wisdom-bank)原创,这里每天分享实用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好文好课(婚姻、亲子、职场)。学习更多实用心理学,欢迎关注“智慧行学院”(NLP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)。
学心理,咨询4006009299.
看更多心理资讯,扫码关注“NLP学院网”官方微信公众号